1. 生活智慧通 > 休闲活动 >

极致的绝美与恐怖:浅析美国19世纪天才作家爱伦·坡的哥特式文学

哥特式风格,起源于古代日耳曼民族中最为彪悍的部落“哥特”:

恐怖、超自然、死亡、颓废、巫术、深渊、黑暗、诅咒……哥特式便代表着极致的恐惧与极度的绝美。

哥特风格虽然小众,却也有自己独特的魅力。

如哥特式服装:

哥特式服装,以黑暗的华丽为主

哥特式建筑:

哥特式建筑主要用于教堂,整体风格为高耸削瘦,且带尖,以卓越的建筑技艺表现了神秘、哀婉等强烈情感

哥特式字体:

哥特式字体也如同哥特式建筑般,华丽又带着神秘的风格

在18世纪中后期,哥特式风格被逐渐运用在文学创作中,成为“黑色浪漫主义”的代名词。而19世纪横空出世的埃德加·爱伦·坡,不仅承袭了原有的哥特风格,还自成一派,深入探讨人内心的黑暗面。

埃德加·爱伦·坡(EdgarAllanPoe)(1809~1849)

坡的作品以探索“死亡”为主,揭露人心的黑暗、残酷、暴力与罪恶,同时用绝美又细腻入微的笔墨刻画环境与人物内心,二者互相交织,产生了奇妙的“化学反应”。

这就是坡所开创的“心理分析”写法,简单来说,便是——

若想人大彻大悟,就把最阴暗的一面撕给他看;

让他颤抖,让他忌惮,再劝他向善。

坡式哥特大法一:塑造极端化的人格

坡善用第一人称视角“我”。

坡的作品不同于早期哥特式小说之处,就在于他对人内心的挖掘与把控之细腻。他浓墨重彩塑造极端化的人格,以人物内心的黑暗催动剧情的发展。

短篇小说《黑猫(TheBlackCat)》的主人公,便是坡笔下拥有人格缺陷的代表之一。他酗酒、凶残、狭隘、暴力、思想清奇,导致他从对一只黑猫的怨恨残杀转为对善良妻子的杀害。

黑猫:本身就带着强烈的神秘与宗教色彩

在小说中,暴力的主人公残杀了自己的黑猫布鲁托,又在不久之后偶遇了一只与布鲁托一模一样的黑猫,而这只黑猫胸口,竟然有一个断头台的印记!

他没有为此感到害怕、后悔,而是脑洞清奇地想道:

在这样扭曲的思想下,主人公最终举起了斧子,在疯狂中杀死了自己善良的妻子。

如果说《黑猫》中所塑造的人格太过黑暗,那么坡的另一个作品《一桶蒙特亚白葡萄酒(TheCaskofAmontillado)》中的主人公,则是更加“通俗化”的人格缺陷代表——心机、狭隘、睚眦必报。

主人公因为常被福图尔兰托欺负戏弄,便在狂欢节期间,以一桶白葡萄酒为借口将他骗到自己的酒庄。“很傻很天真”的福图尔兰托完全没有任何防备,最终被主人公用砖头一个一个地封死在了酒窖深处。

当然,福图尔兰托的也有自己问题——单纯、愚钝、毫无防备,主人公一次次言语暗示自己想要复仇,而福图尔兰托却早已被白葡萄酒灌了脑子,丝毫没有察觉。

一个心机至极,一个愚蠢至极,两种人格的碰撞产生了令人细思极恐的效果。

你永远不知身边的人究竟在打算着什么——坡的心理探索可谓直戳人心。

坡式哥特大法二:令人渴望又令人恐惧的“复活”

已死去者再复活,谁知道活过来的是什么东西?

坡的作品以探讨“死亡”为主,当然不会忽略了“复活”。这种既令人神往又令人恐惧的元素,是坡最爱的哥特大法之一。

在《黑猫》中,引起主人公由怕到恨再到疯狂的,便是黑猫的再次“复活”。在坡的笔下,复活不仅不令人兴奋,反而成了极度恐惧的诱因。

爱伦·坡曾说过,他最爱的作品是《丽姬娅(Ligeia)》。

阴暗狭窄的古宅阁楼,一缕月光照在绝世美人身上,十字架、红玫瑰、血色的嘴唇,白得如月光的美人睁开双眼,却不知是什么颜色。

复活的丽姬娅究竟是谁?或者……是“什么”?

哥特式美人:华丽、绝美又带着死亡的气息

然而主人公却早已沉浸在丽姬娅的美中,极度的美和极度的恐惧、不安在此融合。故事戛然而止,留下令人细思极恐的悬念,这也是坡式哥特风管用的手法之一。

坡式哥特大法三:手法细腻营造恐怖氛围

坡是环境描写大师,为了营造出恐怖、凄凉、诡异的氛围,他不放过任何细节。

在文学当中,环境描写最重要的作用,便是以此衬托和彰显人心。坡的环境描写技艺高超——如《黑猫》中的地下室,《丽姬娅》中偏僻的修道院,《一桶蒙特拉白葡萄酒》中的地下酒窖,《乌鸦(TheRaven)》中的窗台,《厄舍府的倒塌(TheFalloftheHouseUsher)》中的古宅。

爱伦坡笔下的厄舍府:偏僻,黑暗,阴森

坡这样描写《一桶蒙特拉白葡萄酒》中的地下酒窖:

这哪里是酒窖,分明是坟墓!而他已下定决心让仇人葬身此处。

巴黎地下墓穴:幽暗的灯光以及埋葬的骨骸,完美呈现在坡的笔下

在《乌鸦》中,失去爱人的主人公在狭窄的房间中阅读。

逼仄的房间,惨淡的日光,一声声单调的翻书声,一只乌鸦落在他的窗台,无论他问什么问题,乌鸦都回答“永远不再(nevermore)”——主人公最终崩溃。

经典恐怖场景的塑造是坡式哥特作品的精髓,也可以说是坡将哥特式小说的最大特色从细化的方面发挥到了极致。他已不拘泥于哥特风早期的古堡、蝙蝠、荆棘、玫瑰,将恐怖植入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。

用极致的黑暗,追求极致的光明

坡对人心黑暗、奇幻元素以及特殊环境的运用,无疑是对后来恐怖、悬疑等作品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。可以说,这是教科书级别的存在。

只要有光明,就会有黑暗的存在,只有在黑暗中摸爬滚打过,才方知光明的可贵。这一点,与鲁迅“弃医从文”的初衷倒有着异曲同工之处。

爱伦·坡的一生经历过几次黑暗的时光:

极致的绝美与恐怖:浅析美国19世纪天才作家爱伦·坡的哥特式文学

他年幼时父母双亡,坡和兄弟姐妹三人被分别送养,好在养父母不仅富裕也对他真心相待。为了走创作之路,坡一贫如洗,甚至不得不考虑放弃文学生涯。妻子弗吉尼亚陪他走过了最艰难的岁月,却于1847年病逝。

网友探访阳光下的“爱伦坡故居”:一座窄小的双层砖房,现供游人瞻仰凭吊。

弗吉尼亚的死对坡的打击最大,他甚至一度酗酒,因为害怕妻子的死讯而感到神经错乱。

初次阅读坡的作品,或许会感到有些不适,他的每一句话都别有用心,将黑暗的芒刺扎入读者的心里。他的目的,就是要将这痛深深扎进人的心里,让你放弃心中的黑暗去追求光明。

他渴望超越死亡,呼唤温暖与爱情,而在此之上,是更加强烈的对生活和生命的渴望。

《白鹿原》作者陈忠实:我用一双流血的脚跟,走上文学之路

探访镇江金山寺,还原《白蛇传》背后真实的故事


参考资料

本文由网上采集发布,不代表我们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://cj.annaidi.com